Monday 26 January 2009

随想

2008年12月的下旬我在老年大学《绘声绘影》班遇见了邓老师,使我想起了邓老师在“水陆街小学”晚上教武术的情景,每位学生每个月学费是两元,我带女儿和儿子一起去学习。当时很搞笑的是,儿子每个动作做的总是反方向,别人出左腿,儿子出右腿、别人向左转,儿子向右转、别人向前转,儿子向后转,但是做出的动作还是很有力的,当时儿子只有六岁,没想到儿子24岁时竟然成了一位高级工程师。
女儿当时8岁,每个动作记得清楚,只是花拳绣腿罢了。女儿小学毕业,到中学报道拿回了初一上学期的数学课本,自己看了一遍对我说:“妈妈 老师不教,我现在可以考70分。唉!遗憾的是女儿初中毕业时,孩子的爸爸生病,我怕将来负担不起两个孩子读大学,于是女儿读了中专。记得女儿有一次生病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,回学校考试(数学是满分、化学是第一名)。女儿经过自己的努力,走出国门,到新加坡,边打工,边读书很真气,又跳到另一个国家。
2009年元月2日

Friday 9 January 2009

回忆录——育儿的艰辛

我原是在一个企业幼儿园的工作。对工作认真负责、对待孩子热情周到、对家长真诚,因此换来了幼儿家长的尊重和好感。记得有一位孩子的家长,他是一位小提琴的业余爱好者,他姓付,他主动提出让我的儿子免费到他那里去学习小提琴。我喜出望外,就在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放暑假期间,我每天骑着自行车,带着儿子去付老师家学习。付老师每次都是手把手的教我儿子,每次时间长达两至三个小时。
在我儿子读小学四年级时,有一次付老师带儿子一起练小提琴时,天真的儿子睁大了两个小眼睛对付老师说:付老师你有一个音拉错了。付老师听了非常意外也非常高兴,赞叹之余的对我说:你的儿子进步很大呀!付老师不好意思的还说:刚开始教你儿子时,我们夫妻俩都认为你儿子是个“五音不全”的孩子,难度大呀,只是认为你在幼儿园工作对孩子们太真诚了,我们接收下来,可万万没有想到你儿子悟性真高,进步这么快。于是付老师建议我,把儿子送到音乐学院专业从师。
为了让我儿子练好琴,从“小琴”学到“大琴”,从低档琴到高档琴,先后总共买了五把小提琴。
我看到儿子学习小提琴很苦的,所以就没让女儿学小提琴,后来根据女儿的兴趣,就给女儿买了一台“卡西欧”的电子琴,当时花了一千四百元。也圆了女儿的心愿,给女儿将来长大了造就了音乐特长的空间。
为了我的儿女学习与健康成长的需要,我可以抛弃我的一切,甚至牺牲自我也心甘情愿。(不惜自我,倾其所有。)
1、 当时我家有机会能在汉阳钢厂分福利房,但我认为住在汉阳没有比住在武昌的更有利于儿女的学习环境好,所以我毅然决定,放弃了分房的机会。
2、 为了儿子身体与学习两不误,在我儿子读高二和高三两年时间里,我就在其学校附近租间房子住。
3、 为了让儿子上一个好中学,六年级毕业前夕,我把他从保安街小学转到胭脂路小学,当时给两个学校各交200元手续费才办妥。
4、 儿子读初二时,数学老师认为儿子的成绩好,在该校会被差的学生拖后腿,建议把儿子转到实验中学。当时需要两千元的费用,家里拿不出来。我就通过关系找了教奥赛班的老师,当时给老师一百元辅导费,每天辅导两个小时。儿子当时骑自行车不熟练,我每天陪儿子,我骑自行车在公路外边,儿子骑自行车在公路里边。学习了半个月之后,儿子说:妈妈,没有爬坡题难得到我了。
5、 高一放暑假,儿子说:“我的化学有点差”。我去买菜时,恰好遇上一个湖北大学的“大四”的学生在菜市场里摆了一个“家教”的地摊,我毫不犹豫就把这位家教老师请了回家。这位老师辅导了五次,就说:“你的儿子不需要辅导了”。此次我给了80元辅导费。
6、 记不清是高一还是高二放暑假时,儿子对我说:“妈妈我的英语不行”。情急之下,我贸然去找曾经教过我英语的朱老师。当时朱老师还在职,她就帮忙请了一位退休的英语老师,给儿子上了一次课。
7、 高三时,数学老师说想请一个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给他上小课。我也记不清是给了一百还是二百元钱,这位数学老师上了五次课后,就对我说:“别的孩子是家长热情高,你的张连靖是自己想学东西。现在他不需要辅导了”。
8、 临近高考时,儿子说:“妈妈,我的化学有一点信心不足”。我准备去找那位曾经做过家教化学老师。当时我知道那位老师分配在青山工作,凭记忆我就到青山区教委里找,可他并不在青山教委呀。青山教委建议我到“武钢”教委去找,我马不停蹄就到到“武钢”教委去,经过几次周折,终于得知那位老师分配在“武钢十中”任教。但“武钢十中”是在白云山那个方向,因此,我又拖着疲惫的身子乘车到白云山,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哪,终于找到了那位老师。而老师说:“你儿子现在不需要辅导了,因为你儿子的功底还好,我抽个空和你儿子聊聊”。那老师还特别交待说:不要跟你儿子说我是来辅导什么的,是顺路来看看而已,这样就不会给你的儿子有压力感。自老师和儿子见面谈心后,儿子的化学成绩骤然有了起色。
9、 我的住家与公共厕所仅隔一道墙,在1987年房屋改建之后,这种尴尬局面仍然存在,无法改变。于是在1989年的一天,我女儿说:妈妈,我在家里时头总感到晕,而出来后,头就不晕了,这是为什么呀?我觉得是隔壁的厕所在作怪。但这种环境是无法解决的,于是我在第一时间里就决定把房子卖掉。到了第三天,我就把房子卖掉了,而在半个月时间里就把卖房子的手续全给办妥了。
儿子小学语文基础没有打好,在他读初一时,得知“江汉大学”有一位姓钟的老师很不错,我就把两个孩子都送到她那儿上“小课”,。我的孩子们能有今天和钟老师热心帮助是分不开的。
在儿子上小学四年级,女儿上六年级的放暑假期间,我把他们两人送去学习游泳,一个孩子一个学程是45元,两个孩子学习了两个学程,共180元。

有一次家里三人都病倒了,除我以外,我是骑着自行车,前面是两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,后面还坐着一个大人即我的老公(老公已经改嫁)急急忙忙送到医院就医。

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,当时煤气供应紧张,我从武昌保望堤(武昌造船厂附近)用自行车带着空煤气罐到汉阳钢厂换了煤气,接着是带着满坛煤气,骑着自行车回家。从武昌到汉阳经过两个镇。

两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,我是用小推车,两个孩子对面坐着,推着上幼儿园。长大一点,就用自行车,一个坐前面,一个坐后面,推着上幼儿园。再长大时,就把两个孩子都坐在自行车的前面横杆上,骑自行车把他们送到幼儿园后,我便急急忙忙赶去上班。

家里改建房屋,临时急需用水泥,我就用自行车带着整包的水泥弄回家

八十年代单位“兴”分西瓜,记得有一次分了八十斤西瓜,我把两个孩子放在自行车前面,八十斤西瓜放在自行车后面,骑自行车回家。


在经济比较紧张的时候,都是丈夫和俩个孩子们吃完后,不任剩下多少饭菜,就是我的一餐饭、十年也难给自己添一件新衣裳。

我写这些,无非作为自己一生的点滴体会,但也可供儿女长大后去充分了解我这位读书不多、知识甚少的母亲。更可为儿女今后生活的借鉴!